东北玻璃一触即发,市场前景尚被看好

来源:中华玻璃网    发布时间:2015-01-19 11:56:15    编辑:管理员    浏览:1777

风萧萧兮易水寒。今冬东北玻璃一路慷慨远行,颇显悲壮,穿过山东、华东地区,直达华中武汉市场,一时震惊玻璃行业,一向地盘格局分明的玻璃市场春水乍皱。
  向来,物流成本是玻璃外运的瓶颈之一。500公里,是历来公认的玻璃销售半径极限。自北而南,东北、华北、山东、华中、华东、华南六大玻璃市场各安一隅,长久无事。
  然而地产干涸、蛋糕缩小形势之下,建材系品种纷纷倒下。玻璃是主要的建材品种之一,全国共有300多条生产线,生产线开窑后的八年时间内,除短暂冷修外不能停下,供应过剩且生产端缺乏弹性的玻璃市场发生踩踏似乎注定。
  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1-11月,辽宁、吉林、黑龙江的房地产投资累计增速分别为-15.9%、-19.7%、-15%,为全国唯一的两位数负增长地区。而随着之后进入冬季,东北地区房地产开工萧条冠全国之最已是惯例。大河无水小河干,需求严重萎缩,东北玻璃库存积压严重不难想见——“厂家的仓库里面已经放不下了。”一些市场人士称。
  河北沙河一家大型玻璃厂商在东北建有6条生产线,该企业负责人称目前正忍受20%的亏损。
  据了解,东北地区生产线共计约20条,近两年新增产能近78%,且目前尚无可交割厂库。而由于玻璃下游订单不足,并伴有各环节资金拖欠情况,截至去年7月,加工企业完成的基本是去年和年初的尾单。东北玻璃“南灌”过程中,部分企业人士表示外销首站为秦皇岛、山东、福建、四川。
  相对东北地区来说,这些目标地区产能较少,以海运为主,运输费用在80元—220元不等,只要价差可以覆盖运费,东北玻璃便存在走出去的可能,不过这些地区玻璃生产企业根基深厚,客群稳定,东北玻璃要想被当地市场接受就要忍受更大幅度的降价。而30天的库存对任何一家玻璃企业来说都是灾难性的。除了南下,东北玻璃似乎也别无选择。
  那么为何不选择停产?
  一来企业并不想停,一条玻璃生产线建设成本2—3亿元,寿龄8年,一旦弃产,意味着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打水漂。而2015年开春之后,东北房地产市场回暖或许将给当地玻璃市场重新输氧,尽管可能伴随更惨烈的踩踏。
  二来许多企业实力雄厚,还没有到不得不停产的地步。武汉一位玻璃企业人士告诉记者,即使在利润大大不如从前的当下,多数正常运营的企业利润基本在20%以上。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玻璃行业秉承“不赊不借”的经营习惯,企业不对下游客户赊账,也极少向银行贷款,企业没有还款压力,目前上线的玻璃生产线多数是企业自有资金投入,一条生产线成本动辄上亿,可见玻璃企业在前些年的牛市中积累了不少资本。至少,在资金方面,多数企业的心理支撑尚为稳固。
  第三,存在别的出路——降价南下。
  最不济,还可以打“煎熬战”,熬等别人先停。规模较小、资金不济、天然气生产线较多的企业成为被挤兑的目标。
  而无论如何,春节前,除了小部分冬储消化库存,东北玻璃的出路似乎只有南下,南下!
  一位接近东北三、四线地产行业的市场人士称,2014年基本以消化库存为主,新开工楼盘极少。新开工楼盘极少意味着玻璃需求的急剧下降。
  据玻璃市场人士介绍,目前东北玻璃市场价格在700元/吨,河北沙河地区在960元/吨,华中地区在1200元/吨,最高的华南地区约在1300元/吨。对于有忍受亏损心理准备的东北玻璃来说,南下寻找稀薄的氧气比就地关停更为有利。
  2014年冬天温煦的天气,似乎也在为东北玻璃壮行。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技术支持:艾米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