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启动在即 平板玻璃企业怎应对?

来源:中国建材报    发布时间:2017-03-23 16:55:28    编辑:管理员    浏览:1598

    尽管碳交易在国际上已是一个热门词汇,我国也实行了几年的碳排放试点,但对于绝大多数建材行业从业人员来说,这还是一个较陌生的词汇。不过,全国碳市场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全面启动,这对整个建材行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3月20日~21日,平板玻璃行业碳交易能力建设培训及基准值确定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这场座谈会由中国建材联合会与中国低碳联盟、中节能咨询有限公司、西尔环境教育等机构联合举办,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承办。中国玻璃、南玻、信义、旗滨、福耀玻璃以及旭硝子等国内外大型玻璃企业集团均派代表参会。


  “这不是一件以自己的好恶来决定是否参与的事情,必须引起重视。”中国建材联合会副会长陈国庆在致辞中表示,水泥和平板玻璃都是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实施碳交易制度不仅有利于促进行业、国家的节能减排,从某种程度上也将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淘汰落后产能。


  试点企业成效明显


  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为落实“十二五”规划关于逐步建立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要求,同意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及深圳7地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这一系列交易试点拉开了我国碳交易从无到有的序幕。


  据中国建材联合会统计,7个试点省市中,除天津之外,涉及建材企业168家。其中水泥企业143家,平板玻璃企业25家。


  如果说2015年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准备阶段,2016年是攻坚阶段,2017年则是启动阶段。2019年以后,将是碳市场的高速运转阶段,为温室气体减排承担最核心的作用。


  “碳定价政策正成为低碳发展主流政策手段。”原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国内处副处长王庶在座谈会上说。


  全国碳市场第一阶段覆盖的行业包括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其中,建材行业纳入第一阶段的子类包括水泥熟料和平板玻璃。除上述行业子类中已纳入企业外,其他企业自备电厂也按照发电行业纳入。


  自2013年起,7个试点地区相继完成2年至3年的履约工作。根据此前发布的《北京碳市场年度报告2016》中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7省市试点碳市场累计成交量为1.6亿吨,累计成交额近25亿元,市场日趋活跃,规模逐步放大。其中,包括福建在内的各省市二级市场,在当年的线上线下,共成交碳配额现货近6400万吨,较2015年交易总量增长约80%;交易额约10.45亿元,较2015年增长近22.1%。


  价格方面,各个碳市场试点的差异较大,波动性也较大。2014~2016年七个碳市场碳价总体上呈下跌趋势,个别地区碳价有所回升。上海、广东、湖北、天津这4个碳市场的碳价在20元/吨附近波动,较为稳定,而北京、深圳这2个碳市场的碳价在40元/吨附近波动,重庆碳市场的碳价波动较大。


  据了解,湖北的平板玻璃企业都在试点之内,但广东的试点企业中并不含平板玻璃企业。“目前各个地区试点行业不同,碳起点也不一样。”一位参会企业代表说,全国碳市场启动后,他所在的企业也将纳入控排名单,所以他此次参加培训,为的是更深入了解相关政策和交易规则,以便将来更好地参与这一新市场。


  湖北亿钧玻璃有限公司是25个平板玻璃试点企业之一,该公司副董事长兰文平告诉《中国建材报》记者,近两年亿钧玻璃在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既有买入碳配额,也有卖出交易。“完成基准指标后,如果碳配额有富余,就可以卖掉。对于企业的节能减排来说,成效明显。”兰文平说。


  基准值的确定至关重要


  碳市场中,碳排放配额是一个关键词。它是政府分配的碳排放权的凭证和载体。1单位配额代表持有它的排放主体被允许向大气中排放1单位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的权利。


  “通俗地说,就是政府分配给排放企业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上限,是企业的一种权利,也相当于一种资产,在企业生产和经营中使用。”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教授鲁传一解释。


  碳配额分配主要有行业基准法和企业历史强度下降法、拍卖法等。目前的试点行业中,采用行业基准法和历史强度下降法的行业数量不相伯仲。水泥熟料和平板玻璃采用的均是行业基准法。


  按照行业基准法计算,企业所能获得的配额量由行业基准乘以当年企业实际产出量计算得出。确定行业基准的考虑因素则主要包括全行业企业排放数据分布特征、交易体系碳强度下降要求、行业转型升级(去产能、去库存)要求以及不同行业的协调问题。


  “基准法能避免‘鞭打快牛’,避免历史排放强度高的企业反而获得更多的免费配额,鼓励节能、减排、降碳。在一些产品同质性较强、技术水平相对统一的行业,行政管理成本较低。但其缺点是方法比较复杂、难度较大,对数据基础要求高,工作过程复杂,确定基准的过程中需要保证信息的透明性,并及时与工业企业及行业保持沟通。”鲁传一说。


  于是,基准值的确定对于一个行业参与碳排放交易来说至关重要,这也成为此次座谈会的一个重要议程。而行业基准值的确定有赖于纳入控排企业报送的碳排放数据。纳入试点的大型平板玻璃企业此前已向所属地方发改委报送近几年的企业碳排放数据。


  座谈会上,国建联信的工作人员给每家参会企业都发了一份“玻璃企业碳排放补充数据调研表”,并要求参会企业尽快上交调研表。因为各企业的补充数据报表非常重要,是行业基准值的确定依据。


  据《中国建材报》记者了解,平板玻璃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边界,是以平板玻璃生产为主营业务的独立法人或视同法人单位。报告主体应以企业为边界,核算和报告边界内所有生产设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生产设施范围包括直接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以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生产系统,其中辅助生产系统包括动力、供电、供水、检验、机修、库房、运输等,附属生产系统包括生产指挥系统(厂部)和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如职工食堂、车间浴室、保健站等)。


  如果平板玻璃生产企业还生产其他产品,且生产活动存在温室气体排放,则应按照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一并核算和报告。


  企业报送数据应真实准确


  “请务必保证数据真实准确,否则受影响的是整个行业和企业自身。”在会议通知上,主办方如此强调。


  在这之前,已经有其他行业因为确定的基准值偏高而遭遇执行尴尬。因为如果以偏高的基准值计算,这一行业70%以上的企业都需要购买配额。这显然违背了碳交易市场的初衷。


  陈国庆也提醒参会企业,数据报送一定要据实上报。“有些企业介入得比较晚,不清楚把数据报高一点好,还是报低一点好。我认为,应该如实上报。确保数据的真实、有效、可靠。”


  王庶也表示,企业应切实加强基础数据统计与核算,坚持审定与核证的客观、公正。另外,还应委托专业团队加强碳资产的管理,盘活碳资产的价值;参考专业市场分析咨询公司的研究分析,更加有针对性地制定碳市场参与策略;及时跟进主管部门的政策动态,避免走弯路;对市场收益具有理性的预期,建立良好的风险对冲机制。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碳交易市场的健全和完善,碳配额流动性将逐年增强,国家将根据减排目标设定碳排放配额,碳交易价格将不断上升。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和航空等八大行业7000家企业的能源成本逐年上升,节能减排的技术升级将不断产生。而能源消耗较大的企业将不得不花费更多的钱投入到碳交易市场中去购买配额,部分企业将难以承受成本而被淘汰。


  根据我国关于气候变化的承诺,单位GDP化石燃料的消费强度将逐年下降,2030年我国将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60~65%。在碳配额总量控制的情况下,不断升高的能耗成本将促进企业自觉节能减排,雾霾有望得到根本缓解。


  粗放发展难以为继,节能减碳成为主流。“早准备,早动手,早参与。”这是国建联信一位工作人员向所有企业提的建议。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技术支持:艾米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