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墙体材料革新的动力、机制和发展路径

来源:中国建材报    发布时间:2011-06-23 10:13:36    编辑:管理员    浏览:1548

    认真探索墙体材料革新的动力、机制和发展路径对于推动墙材革新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对于加快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墙材革新的动力

  自1988年11月国家“三部一局”联合成立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以来,迄今为止已有23年。20多年来,尤其是“十一五”以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部等国家有关部委的正确领导下,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事业风生水起、有声有色、成效显著。新型墙材的占有比例从1988年的不到5%提高到2010年的56%,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新建建筑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率达100%。
  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其内在动力有以下几点。
  
(一)墙材革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首先,有利于保护耕地和土地资源,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与传统的实心黏土砖相比,新型墙材不以消耗大量的资源能源,如土地、煤炭等为代价,因此,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用新型墙材替代实心黏土砖是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环境的治本之策。其次,有利于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据统计,每生产1亿块标准砖的新型墙材可节约土地165亩,每使用1平方米的新型墙材可减少CO2排放量0.8吨。再次,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每生产1亿块标准砖可利用固体废弃物9万吨,发展新型墙材,大量消化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灰渣等,既可减排利废,净化环境,又能综合利用,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形成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和谐与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墙材革新是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明显加快,精神、物质、生态文明的稳步推进,房地产成了举国上下共同关注的产业。一方面,土地财政收入连年飚升,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2002年全国土地财政收入约为2400亿元,2003年涨到5400亿元,涨幅高达125%,到2009年为16000亿元,2010年升至27000亿元。去年我国人均GDP是4000美元。2009年美国房地产协会统计数据显示,美国中等房屋平均价格是177900美元,按美国每套住房180~200平方米计算,每平方米约为5700元人民币。由此可见,我国目前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是多么严重。是泡沫早晚就会破,美国房地产2008年的溃市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香港房地产近50%的暴跌都值得我们反思。房屋建筑所用材料的70%是墙材。新型墙材由于性价比高,可以使房屋的综合造价降低10%~20%。另一方面,城镇化呼唤新型墙材。2010年我国城市化率为47.5%,“十一五”期间比“十五”期间提高了4个百分点,“十二五”确定的城市化率目标是51.5%,将提高4个百分点。我国是个拥有13.71亿人口的大国,这意味着每年约有1300多万人从农村进入城市。按规划,北京的人口规模到2020年是1800万,但2009年就已达到1972万,加上流动人口1000万,高达3000万。上海常住人口2300多万,每年增加300多万,还有流动人口至少1000万。这些世界级的超大都市,环境压力巨大。北京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为672万吨,日均1.84万吨,但北京的日处理能力只有1.27万吨,大批量的垃圾要送到郊区去填埋。按照目前的填埋速度,5年内,北京大部分填埋场将被填满;到2020年,北京至少还需要3200亩的垃圾填埋场。并且,北京每年还产生1000多万吨的建筑废弃物,处理它须占用更多土地。如何科学有效处理堆积如山的建筑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是城镇化进程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毫无疑问,变废为宝,利用建筑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生产新型墙材是一个现实可行的选择。
  
(三)新型墙材是改善居住环境,实现住房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十一五”期间,我国房屋建筑量每年为16亿~20亿平方米,这为新型墙材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与黏土砖相比,新型墙材的优良性能表现为质轻、热导率较小、保温隔热性能好,可以减少墙体的厚度及建筑物的自身重量,缩小建筑物的基础尺寸,节省材料,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而且,新型墙材有利于构件的预制化、部品化和标准化,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此外,由于整个建筑物的自重下降,整体性加强,其抗震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应用新型墙材,推广建筑节能实用技术,建设功能多样的绿色建筑、智能建筑,进一步推动住房现代化的进程。

      (四)墙材革新是促进建材 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之一
  传统的砖瓦业不仅耗能高,而且产品功能单一,不能满足现代建筑市场的需要。新型墙材代替“秦砖汉瓦”是建材工业结构优化、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发展新型墙材,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是建材行业靠新出强的客观需求,也是建材行业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
  墙材革新的机制
  
(一)工作机制
  墙材革新与推广建筑节能属于政府行为,牵涉面广,政策性、专业性、社会性等都很强,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实践证明,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和财政部等相关部委相互配合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行之有效,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全国各省(市、区)建立专门的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机构,上下联网,做到主管部门牵头负责,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形成合力。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同志指出:“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育占世界22%的人口,土地资源十分宝贵。因此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用来代替耗能高和毁田、占地严重的实心黏土砖,确实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是一项社会效益好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通力合作。两部两局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联合开展这两项工作,这就把墙体材料革新与推广节能建筑、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促进乡镇企业技术进步有效地结合起来了。这条经验,不仅在下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工作中应该继续坚持,而且对其他部门、其他地区、其他工作也都有借鉴价值。”
  
(二)政策机制
  主要体现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方面。
  一是行政方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国办发〔2005〕33号)、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和《利废产品目录》,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先进生产能力,为“十一五”期间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是经济方面。不仅对利废、资源综合利用生产新型墙材的企业给予减免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鼓励性经济政策,而且出台征收新型墙材专项基金的政策,这对墙材革新工作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起了“四两拨千斤”的经济杠杆作用,影响巨大而深远。
  三是法律方面。2008年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国家鼓励利用无毒无害的固体废物生产建筑材料。禁止损毁耕地烧砖。在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和区域内,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黏土砖。”全国许多省(市、区)制定实行了禁止生产使用黏土砖,发展应用新型墙材的条例和省长令。
  四是技术方面。国家有关部委、行业协会、省(市、区)等制定实行配套的产品标准、设计、施工工艺(工法)和技术规范。去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于2011年6月1日起实施。这是一部具有统领作用的“母规范”,它的发布实施将对国家(行业)相关标准的制定、墙材质量目标的设定、设计及施工技术的统一起到重要的规范作用,为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推动墙材科学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三)产业机制
  众所周知,没有好的技术装备就生产不出优质的产品。所以,我们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认真编制组织实施《福建省“十一五”新型墙体材料发展规划》,按照产业政策要求,遵循客观规律,引导相关方面科学布局生产力,以“四节”(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为切入点,以建筑节能样板示范工程为抓手,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当地资源条件、建筑体系和建筑功能要求的新型墙材,明确主导产品,延伸上下游产业链,从砖机装备,新型墙材研发、生产到推广应用一体化,精心打造“三个基地、三个产业带”。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三个基地、三个产业带”形成规模,建成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利废节能好、环境污染少、单位能耗低、综合效益好的新型墙材(砖机装备)产业集群。特别是福建省新型墙材机械装备生产基地的规模和质量居全国同行业首位,产品大量出口欧洲、非洲、东南亚和俄罗斯、印度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涌现出一批像福建海源、泉州卓越鸿昌、福建三联等明星企业。2010年12月圣诞节前夕,福建海源公司的“海源机械”股票在深圳上市。这是福建省新材行业的一件大喜事,表明福建省新材企业的综合实力有了明显增强。卓越鸿昌、泉州群峰等也在积极筹备上市,进入由以产品经营为主向以资本运营为主的新阶段,标志着福建省新材事业在“十一五”期间跃上新台阶,实现靓丽的大转型。

(四)社会机制
  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群众参与、舆论监督”的社会机制,进一步加强宣传,通过新闻媒体,如电视、广播、网站、报纸、杂志、简报等媒体扩大影响;依托展会、博览会等载体展示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现墙材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逐步使全社会广泛认同,积极参与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事业。
  墙材革新的路径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因为墙材革新、建筑节能事业已融入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滚滚洪流中,而且日益生机勃勃,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战略性朝阳产业,绿色、低碳、环保、节能、利废、安全、健康、舒适成为新型墙材的主旋律。“十二五”期间,主要围绕一个目标(墙材革新)、着力两个延伸(在深度上由“禁实”向“禁黏”延伸,在广度上由城市向农村延伸)、实行三个结合(墙材革新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土地资源相结合,与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相结合,与推广建筑节能建设宜居住房相结合)、狠抓四个环节(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着眼五个突破(重点是转变发展方式;热点是防火、防震;难点是配套衔接,门窗节能;亮点是建材下乡,基金税收优惠政策;原点是行业发展规律)。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所以,做好“十二五”期间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工作至关重要。福建省墙材革新应当在5个方面有重大突破。
  
(一)抓住重点,转变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行业的发展方式
  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完善提高“三个基地三个产业带九个专业园区”(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基地、新型墙材机械装备生产基地、硅酸钙板生产基地;闽东南沿海新型墙材产业带、闽西红色新型墙材产业带、闽东北绿色环保新型墙材产业带;福州罗源新型建材专业园区、漳州漳浦建材园区、泉州南安高新建材示范园区、莆田仙游建材科技园区、龙岩上杭新材示范园区、三明大田建材园区、南平浦城新材边贸协作园区、宁德陶粒建材园区、平潭综合试验新材科技园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建立产、学、研、用联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充分发挥福建省砖机装备制造优势,着重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大力促进“加工基地”向“创新高地”转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如福建海源将上市募集的资金,投资7亿元用于公司二期工程建设,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研发创新水平。
  
(二)把握热点,进一步增强新型墙材防火、防震减灾性能
  组织开展科技攻关,重点研发新型防火材料的品质、标准、实用技术。一是防火涂料,发展方向是多效、高效、低水溶性脱水成炭催化剂和发泡剂,多种阻燃剂协同作用合理搭配。二是防火板材,发展方向是板材无机化。硅酸钙板是代表上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理想钢结构耐火保温新型装饰防火材料。福建三明市建设硅酸钙板基地符合产业政策导向,应予以重点扶持。三是绿色防火材料,以可再生资源或可循环使用的材料为原料生产阻燃材料,实现阻燃材料的无毒、低烟和无污染性。四是阻燃装修材料,这是提高防火安全水平,减少火灾损失的战略性措施之一,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减灾和保护环境,提高幸福指数。
  近年来,我国地震灾害频发,汶川、玉树地震造成的伤害令人痛心。一方面,严格按有关要求设防,注重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施工和建造,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研发使用整体性强、富有弹性、轻质高强的复合新型墙材和新型建材,使其具有木结构、钢结构建筑的整体性和延展性,进一步提升抗震减灾的水平。
  
(三)突破难点,配套衔接,主攻门窗节能
  为避免装备与墙材生产、生产与工程应用相互脱节的现象,应围绕建筑结构体系,积极发展改善建筑功能,满足建筑节能要求,低能耗、低污染、高性能、高强度、多功能、系列化并能提高施工效率的新型墙材。从砖、砌块、板材三大类来看,我国板材产品偏少,应重点发展板材类新型墙材。同时,要统一标准,将新型墙材产品标准与建筑设计、施工工法、技术规程相衔接、相配套,这是其一。其二,建筑节能要抓关键,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如50%建筑节能标准体系,65%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编制实行“低碳建筑节能工程建设技术导则”。如果说建筑节能是一种技术标准体系,它必须以墙材等为载体。然而,时下强调墙材如何满足节能要求的多,关注门窗节能的少,这是个误区,也是个难点,应当把门窗作为建筑节能的突破口来抓。科学检测表明,通过门窗的能量损失约占整体建筑的50%,其中通过玻璃 的能量损失约占门窗的75%。在一定条件下,玻璃的热辐射与传导是导致室内能量损失的主导性因素。门窗是整个建筑围护结构中隔热、保温、隔音、安全最薄弱的环节。门窗热损失大致有3个途径:门窗框扇与玻璃热传导;门窗框扇之间、扇与玻璃之间、框与墙体之间的空气渗透热交换;窗玻璃的热辐射。
  由于塑料传热性能是铝 材的1/1250,单玻璃窗传热系数等同于双玻铝窗的传热效果,说明窗框材料在窗户传热中的作用不可低估,但窗框材料占整窗传热面积的比例毕竟较小,单玻璃窗传热系数也仅仅达到现阶段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建筑节能门窗的性能指标。因此,随着国家建筑节能工作的持续推进,采用节能玻璃,有效提高门窗玻璃的热工性能将成为门窗节能的主攻方向。
  近几年,可供选择的玻璃品种日益增多,已由过去传统的采光、挡风、遮雨、围护职能发展为现代的隔热、保温、安全、防噪音、装饰等多种复合职能。
  伴随我国建筑节能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建筑规范化管理标准与玻璃行业科技水平的逐步提高,节能玻璃、安全玻璃及环保玻璃必将在未来的建筑中大放异彩,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四)弘扬亮点,促进墙材革新事业的大发展
  一是结合开展建材下乡活动,在广大农村推广应用新型墙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注重协调发展,要求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发展一体化转变,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继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同步建设新农材,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
  2010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以支持和鼓励农民依法建设自用住房。据中国建材联合会调查结果,如果有相应的补贴政策,激发农民建房增长10%~15%,每年可拉动国内消费5500亿~6000亿元,建材下乡比家电下乡对农村消费市场的拉动还要大,也有利于改善民生。通过实施建材下乡政策,农村市场对新型墙材、水泥、钢材及玻璃的需求量将大幅增长,这将带动相关企业产销两旺。
  二是继续实行征收新型墙材专项基金和新型墙材产品与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实践表明,这些经济政策是墙材革新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五)寻找原点,遵循行业发展规律
  第一,世界建材市场处在持续增长阶段。欧洲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已走过了大规模建设时期,对建材产品的需求不会再有明显的增长,但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对建材产品的需求旺盛。因此,世界建材市场总体上处在持续增长阶段。除中国市场外,印度、巴西、俄罗斯等“金砖四国”成为重要的建材市场,亚洲、东欧、南美、非洲等地区将成为对建材产品需求增速较快的地区。
  第二,我国住房消费进入升级阶段,高品质的绿色建筑成为主流。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接近30平方米,人们对住房消费的追求从满足于有房住向住得更好转变,高品质绿色建筑成为新阶段住房消费的主流。所谓高品质绿色建筑是指具有高度安全可靠性,具有符合时代要求的节能、环保性能,具有舒适、美观、健康、便捷的居住环境和条件的住房。
  第三,建筑、建材业发展正逢其时。
  一是市场容量巨大。我国建筑不仅存量大而且新建的建筑增量多。我国建筑业是当今世界同行规模最大的行业,既有建筑达400多亿平方米,同时每年新建16亿~20亿平方米,超过发达国家年竣工面积的总和,水泥、钢材的消耗量占世界总耗量的40%左右。据专家预测,我国大规模建设期至少还要持续30年左右,建设高峰期将在2020年前后出现。未来30年,我国需要建设的房屋总面积达600亿~700亿平方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推进现代化,这是一般的客观规律。从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看,工业化、城镇化程度在75%左右,即基本实现现代化,城镇化在30%~75%是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期。由此可见,我们还有20年左右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和战略发展期。
  二是节能减排需要发展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目前,能源消耗的3大板块分别是工业、交通和建筑。从世界平均水平看,能源耗源结构中工业占37.7%,交通为29.5%,建筑为32.8%;我国建筑能耗占27.6%,交通能耗为10%,工业占62.4%。今后,工业能耗占比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降到1/3左右,建筑和交通能耗将会进一步上升。建筑全过程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产生等量的污染和排放。所以,建筑节能将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战场之一,在实现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目标的征途上,绿色建筑肩负重任。因其具有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四节一环保”特征,是节能减排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当前,我国建筑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如果达到同样的室内舒适度,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同等气候条件发达国家的2~3倍。
  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节能减排潜力巨大。“十二五”期间,建筑节能将承担全部节能任务的20%。如果切实实行50%的节能标准,局部地方实行65%的节能标准,到2020年就能节约3.54亿吨标准煤,占同期节能目标任务的30.7%。绿色建筑在实现建筑节能的同时,可为用户提供一个舒适健康安全的室内环境,代表着世界建筑的发展趋势,前景十分广阔。
  以上是自己关于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的一些思考和体会。从理论层面认识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有助于我们开拓视野,更好地发现和把握其发展规律,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技术支持:艾米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