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光伏产业面临模式选择

来源:中国商报    发布时间:2012-01-17 08:19:13    编辑:管理员    浏览:1407

2011年10月中旬的美国SPI光伏展上,深圳某光伏企业更打出史无前例的5.47元/瓦的价格。国内企业“闻风而降”正是过度依赖海外市场的结果。
  
  国内市场有望开拓新局面
  
  “危机本身也是机遇,国内光伏企业可以利用这一时机将目光投向行业调整上,优胜劣汰一批产能低的企业,从长远看是有利于光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上述专家表示。
  
  诚如这位专家所说,在光伏行业危机的背后蕴藏着机遇,国内市场的大门悄然打开。2011年由工信部发布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促进光伏产品应用,扩大光伏发电市场是应对我国光伏产业过于依赖国际市场的对策。
  
  事实上,国内光伏产业链比较清晰,大体可以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5个环节,国内光伏企业在各个环节上的生产都具备相当的实力。记者从国家能源局获得的最新消息显示,2012年中国将有2吉瓦~3吉瓦的光伏电站项目投产(1吉瓦=1000兆瓦),这个数字比2011年增加了300%。以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大约为25吉瓦计算,中国市场占比将突破性地达全球总量的12%,全球光伏市场正向一个多元化的方向转变,更多企业也随之将重心渐渐转向国内市场。
  
  中国迈入吉瓦时代,这给光伏产业发展转战国内市场指明了方向。同时,国家能源局表示,2012年国内有望形成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光伏发电上网难的瓶颈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2011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每度接近1元,差不多是光伏发电的成本价。如果考虑到政府补贴的资金,光伏企业是存在盈利可能的。”谭雪莲表示。
  
  整合促进行业升级
  
  “光伏产业发展不能只注重形式和规模,更要从产业结构上多做调整。”谭雪莲表示。一方面,面对光伏产业遭遇的低潮,首要任务是挤掉行业泡沫,使产业“由多向精”发展;另一方面,应该出台相应的国家政策,进一步规范光伏产品的市场秩序。
  
  尽管已经进入了行业的寒冬期,市场存在诸多不明朗的因素,但国内众多光伏企业已经在积极探索如何改变现有产业结构模式的问题了。相对大企业相互抱团取暖的模式而言,区域性企业兼并整合模式将被提上日程。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光伏行业能提前进入自我反省期也是一种进步。但究竟是强强联合,还是兼并整合?哪一种模式能成为走出经营困境的有效途径,这是中国光伏企业将要面临的一道选择题。
  
  “无论是强强联合,还是兼并整合,光伏企业在品牌建设上都不可掉以轻心。”谭雪莲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一方面,虽然我国目前光伏产能第一,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技术层面还很薄弱,光伏企业普遍存在盲目建设、同质化竞争和低水平加工的问题;另一方面,光伏产业的发展程度取决于资金的投入、技术的提升和产品的升级。所以,从长远来看,利用大品牌企业整合中小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行业的整体提升。
  
  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的一位专家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光伏行业巨头之间应该加强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协调。光伏企业在自身生产领域把产品质量做好,成本降到最低,就能实现资源优化组合,进而降低光伏发电的成本。
  
  2011年年底,区域性光伏产业整合在浙江率先展开。浙江省太阳能行业协会秘书长沈福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浙江省光伏产业将出现新的整合升级模式,通过对中小光伏企业的“整编”形成一个新的光伏产业联合体,目的在于“以龙头企业带动行业大发展”。业内人士分析,此次整合行动将是光伏产业调整升级的契机。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技术支持:艾米科技